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街道信息公开 > 镇(街道)信息公开 > 白水洋镇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72/2019-9648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11-19
发布单位: 白水洋镇
白水洋镇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总结与2020年工作计划
  • 日期:2019-11-19 10:13
  • 来源:白水洋镇
  • 浏览次数:

2019年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攻坚关键年,白水洋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入推进白水洋镇法治政府建设。

一、2019年法治建设工作回顾

(一)加强法治理论学习。今年以来,白水洋镇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计划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书籍,组织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学习党章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办公室和基层的各项工作,着力提升每个成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提高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及水平。

(二)扎实推进不同对象学法用法。一是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全镇机关干部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理念,把 “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集体学法制度,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班子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机关干部大讲堂“点单式”学法等形式,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我镇公务员年度法律考试参考率与合格率均达到100%。二是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充分发挥学校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健全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体系。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在中小学设置专门法治课程,配备专职法制课教师,开展优质课件评比。大力开展法制课教师、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轮训。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等特定青少年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律知识讲座,禁毒海报比赛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充分尊重青少年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在中小学成立学生法治社团,在法治社会实践中激发青少年学法兴趣,培育法治信仰。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学法用法。建立以白水洋镇为主导、各行政村为主责的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重点加强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的法制培训。“七五”普法期间,村干部集中学法每年至少4次,村民代表每年集中学法2次,在行政村每年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次以上。白水洋镇61个行政村都配备了对应的法律顾问,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全镇的法律顾问工作网络已初步建成,进一步满足了白水洋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力推农村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学法模式,通过集中学法,会前半小时学法,法律顾问授课等形式,使学法常态化,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三)深入宣传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把宣传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树立“普法工作跟着重点工作走”理念,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我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会议、摆摊、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深入宣传“污水零直排”、“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相关法律法规,助力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深入宣传金融、网络、反恐、消防、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相关法律法规,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助力白水洋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四)搭建网格普法宣传平台,筑牢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一是整合资源建网格,深化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依托网格化管理,搭建网格化普法宣传平台。全镇各村普法宣传网格员共有114名,每月定期召集网格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网格化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使更多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二是普治结合求实效,法治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维护稳定成效明显。通过群众代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安全管理,一大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得以及时有效处置,我镇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二是民主管理成效明显。通过群众代表列席党员大会、村两委班子会议,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基层民主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普法工作成效明显。“七五”普法以来,通过网格化普法,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普及,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理解互信增强,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

(五)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镇党委、政府成立创建民主法治村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一是我镇坚持干部学法常态化,将学法列入新当选村级干部轮训课程,组织任前法律知识培训;村两委每2个月自选一部法律集中学习;召开会议时结合会议内容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二是我镇坚持普法形式多样化,我镇邀请法律工作者下村普法,同时解决村民法律问题;我镇促进村级组织普法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我镇努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鼓励开展法制文艺节目创作、建立法治文化长廊。目前白水洋镇有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为桃源村,台州市级民主法治村6个,分别为双楼村、罗渡村、上游村、店前村、双港村、祥里村,临海市级民主法治村有60个村和1个社区,创建率达59.64%。

(六)规范重大行政行为。白水洋镇积极响应《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落实情况 “回头看”,全面开展镇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逐步推动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100%覆盖,涉及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方面且意见分歧较大问题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100%覆盖。

(七)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我镇定期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案卷格式、内容,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舆论监督,开设投诉举报电话,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认真做好了行政执法证件的换发和年审工作,严格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加强培训考核,提高素质,确保了所有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合法,持证上岗。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推广运用了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柔性执法手段。

(八)依法化解纠纷矛盾。充分发挥西部调解中心和白水洋镇调解中心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民间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努力把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强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推广应用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2019年度白水洋镇共组织调解纠纷67件,成功67件,成功率达100%。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37件,驻所调解30件。未出现民间纠纷因调处不及时引起公民非正常死亡事件、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同时,积极开展组织建设,拓宽调解组织网络,扩大调解队伍,推动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二、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拓宽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切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二)继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各办、各线内部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面向执法对象、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广泛宣传本部门、本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健全普法保障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三)深入落实乡村民主法治化。一是加强乡村普法宣传。针对农村实际,重点筛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教育。推进法治文化书屋、法治文化长廊等硬件建设,发挥法治宣传栏、法律服务微信群、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二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教育和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三是加强法律服务质量。优化农村法律服务,逐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的主动化、制度化、多元化,增加农村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法律服务效率,畅通农村的司法渠道,降低农民诉讼成本,提高农民对法律的运用,增加对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

(四)深入实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一是加强我镇综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效衔接。二是建立健全镇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信访部门建立信访与诉讼、非诉讼等纠纷解决渠道有机衔接制度,建立与司法机关告审立案相衔接的快速工作平台,将合理的信访诉求,导入法定途径,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三是积极培育在医疗纠纷、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大中型企业、公司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拓宽人民调解覆盖面。

(五)坚持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信访苗头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健全乡村综治信访工作中心,坚持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信访苗头隐患排查制度民事纠纷和信访案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民事纠纷调处的长效机制,明确包案领导责任人和时限,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