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已归档)
【中新网】千年府城“复活记”:聚文化“遗珠”勾勒临海文旅梦
  • 日期: 2018- 08- 14 17: 59
  • 来源: 市委宣传部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中新网台州8月14日电(方堃 项菁)逶迤起伏的“江南长城”气贯长虹,述说着千年台州府的辉煌故事;满地文化的“紫阳街”风情淳朴,孕育着千年浸染的邹鲁遗风……台州府城,历来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历经朝代变迁、岁月更迭,如今的临海市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个“中国宜居城市”的县级市。

  走进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黄沙狮子、夹苎脱胎漆艺、剪纸、编织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地开花”,散落在古城、乡间的文化“遗珠”正闪闪发光。

       起源于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黄沙洋一带,黄沙狮子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舞武一体”的形式,舞狮团走遍大江南北,“上桌”为人民祈福“吉祥天”,传达着临海的民俗文化。“自北宋庆历年间起,舞狮团代代相传,所传承的民间艺术文化生生不息。”黄沙狮子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王曰友说。

  夹苎脱胎漆艺是临海市杜桥镇的民间工艺,被列入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清末民初以来,该技艺已历经五代传承。第四代传承人李伟育说,“不止是一种技艺,它还蕴含着临海人对宗教文化的认知。”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已拥有非遗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名录21项,市级名录43项,县级名录130项,建立了完善的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沈建中表示,借助临海市千年文化“母体”,期待散落在四处的非遗文化能“借梯登高”,在新时代下为更多游客所知。

  摊开台州府城地图,全长1080米的紫阳街人流如织,续写着唐宋里坊制的历史格局。三年前,岭根草编非遗传承人郑仙红来到这里开起岭根草编店。“近年来,紫阳街人流量明显增多,来店里欣赏和购买草编物品的游客对编织文化也赞不绝口。”郑仙红说道。

  “原来简单的一把扇子也有文化内涵,赠人要赠两把扇,表达‘扇心扇意’。”草编店内,拿着一对扇子的杭州游客项小玲感慨道,紫阳街涵盖着众多非遗文化,千米长的巷道充满了文化气息,让人驻足不愿离去。

  在灵湖景区的张秀娟剪纸艺术中心内,一幅幅精美、寓意深刻的剪纸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临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秀娟说道,剪纸画不止是一门手艺,它还将《兰亭集序》《沁园春·雪》等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其中,形成立体化、有深度的效果,故而引来游客的停留和点赞。

  临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苏小锐表示,临海自古“文化基因”强大,在把老底子文化传承和保护好的同时,更要让其焕发生机,扎根到市民、游客的心中。

  “临海是一座千年古城,文化赋予了城市巨大的魅力。”临海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小炸说道,今年上半年,临海市旅游人次达95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数据背后,离不开文化和旅游的紧密“牵手”。

  文化强根基,旅游谋未来。当前,临海市正全力打造台州府城文化全域旅游品牌,处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期。临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金喜介绍道,在文化的强大根基稳固下,羊岩山茶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浙江台运文化休闲体育产业园、岭根古村旅游文化创意园等15个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展开。

  “临海正以5A为龙头,力争将无形的‘文化资产’活化为有形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古城风貌、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之时,也试图让外来游客实现‘文化洗礼梦’。”临海市副市长许黎野表示,当前,临海正凝聚起蓬勃之气,将散落在四方的文化“串珠成线”,聚力“复兴”台州府城曾经的辉煌。

  正如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蔡永波所说:“文化是复兴千年府城的突破口,新时代下,既要对其保护传承,又要统筹发展,打响“千年府城”的城市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起一个活力、品质、幸福的临海城。”(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