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73/2010-813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0-04-02 | |
发布单位: | 桃渚镇 |
桃渚镇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
|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业立镇、旅游兴镇、海洋强镇、商贸富镇”发展战略,强基础,保稳定,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收入执行情况 1、财政总收入 2009年财政总收入1204万元,完成预算的70.8%,比上年下降26.5%,分项目是: (1)国税收入452万元,完成预算的55.1%,比上年下降39.9%。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25%留地方,实际参与分成收入113万元。 (2)地税收入746万元,完成预算的84.8%,比上年下降8.2%,其中营业税收入412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26万元,个人所得税161万元,城建税收入4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6万元,土地增值税10万元,房产税21万元,印花税5万元,资源税37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剔除城建税48万元,剔除所得税60%部分112万元,实际参与分成收入586万元。 (3)契税收入6万元,比上年下降91.9%,实际参与分成收入6万元。 2、地方财政收入 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为753万元,比上年增长20.8%。 (1)国税收入113万元,比上年下降39.9%。 (2)地税收入634万元,比上年下降8%。 (3)契税收入6万元,比上年下降91.9%。 2009年财政体制调整后,市核定我镇支出基数950万元,扣除上交省财政39万元(收入基数900万元,实际参与分成收入705万元,减收了195万元,减收分成39万元),加市财政专项补助1039万元,加教育转移支付补助3608万元,当年可用资金5558元。 3、专用基金收入 2009年专用基金收入21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8.7%,分项目是: (1)计划生育收入291万元。 (2)土地出让金、土地整理奖励指标费、宅基地整理奖励指标费等收入684万元。 (3)基础设施配套费、违章建筑处罚等收入217万元。 (4)上级拨入项目补助收入253万元。 (5)其他收入426万元。 (6)教育收入73万元,其中:中学60万元,小学幼儿收入13万元。 (7)市容队收入56万元。 (8)计生指导站收入90万元。 (9)上级拨入林特站收入51万元。 (10)上级拨入农技站收入23万元。 (二)支出执行情况 2009年财政综合预算支出9663万元,完成预算的135%,分项目是: 1、农业支出359万元。其中:(1)农技62万元;(2)农机18万元;(3)其他农业279万元(村干部补助、稳定农民收入补贴、家电乡下补贴等)。 2、林业支出75万元; 3、文化事业费35万元; 4、教育支出3683万元,其中:(1)中学支出1485万元;(2)小学支出2198万元。 5、民政支出491万元(最低保障金、义务兵役优待金、社会医疗救助)。 6、行政管理费227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441万元,公用经费834万元。 7、城建办支出56万元。 8、企办支出61万元。 9、劳务所支出13万元。 10、武装支出14万元。 11、民生及基本建设支出2337万元。 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反邪教、五五普法等经费支出36万元。 13、市容队支出144万元。 14、计生指导站支出84万元。 2009年镇财政可用资金总计7722万元,财政综合预算支出966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赤字1941万元。历年财政赤字3204万元。 过去一年,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理财治税,加强收入征管,努力优化收支结构,深化财税改革,为促进我镇经济回升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立足保稳促调,努力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紧紧围绕镇委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决策,正确处理好依法理财治税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加大对工业经济和技改投入的支持力度,积极筹集资金大力支持工业经济、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立足挖潜增收,力争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一是加强税源管理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税收程序;三是加强重点稽查工作,充分发挥稽查力量。 (三)立足改善民生,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积极推进民生财政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确保涉及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民生支出1500多万元。此外,我们还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和旅游、交通等事业的投入,不断改善我镇的投资环境。 (四)强化财政监督,严格预算管理,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一是坚持科学理财,严格预算管理,不断完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管理。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税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总量不足制约了我镇财政收入增长,人均可用财力仍然较小;“保增长、保民生、促稳定”的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财政减收增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面临新的压力;少数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还有待增强;财政监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还需提高,化解政府性债务更加繁重。对此,我们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我镇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实施“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发展战略,建设新桃渚,打造后花园,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依法组织收入,坚持依法理财,合理用财,强化财政监管,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为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财政预算拟作如下安排: 2010年财政总收入1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专用基金收入2558万元,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一)收入预算安排 1、财政总收入1320万元,分项目是: (1)国税收入500元,比上年增长10%。 (2)地税收入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2、地方财政收入825万元,分项目是: (1)国税收入125万元。 (2)地税收入700万元。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减去中央税75%部分375万元,减去所得税60%部分120万元,减城建税48元,参与分成收入777万元。市核定我镇支出基数950万元,争取上级补助收入1000万元,预计当年可用资金1950万元。 3、专用基金收入2558万元,分项目是: (1)计划生育收入70%返还300万元。 (2)土地开发收入2000万元。 (3)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0万元。 (4)市容队收入38万元。 (5)计生指导站收入70万元。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加上级专项补助,当年可用资金合计450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可用资金1950万元,专用基金可用资金2558万元。 (二)支出预算安排 为了确保2010年财政收支平衡,拟采取以下几条节支措施:①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支出,做到有保有压。②继续贯彻落实临市委办[2009]30号文件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③加强财政财务管理,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④强化预算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扎实做好增收节支的各项工作,确保财政综合平衡。通过以上措施,2010年财政综合预算支出为4508万元,分项目是: 1、农业支出87万元。其中:(1)农技44万元;(2)农机20万元;(3)动物防疫、卫生监督经费8万元;(4)水利经费15万元。 2、林业支出41万元。 3、文化事业费26万元。 4、民政支出694万元(义务兵役优待金、最低生活保障金、优抚金)。 5、行政管理费180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205万元,公用经费600万元。 6、城建办支出35万元。 7、企办支出55万元。 8、劳务所支出12万元。 9、武装支出15万元(征兵、民兵训练经费)。 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反邪教、“五五”普法等经费支出38万元。 11、市容队支出122万元(环卫经费等镇财政贴补84万元)。 12、计生指导站支出70万元。 14、基础设施投入、新农村建设经费700万元。 15、其他经费、民生经费808万元。 三、201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我镇财政形势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发展希望的一年。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开拓创新,采取更加积极有力措施,努力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按照上述工作任务,2010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服务调控,不断培植新经济增长点 一要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调控,集中财力支持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我镇的投资环境;二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引进、技改投入激励机制,积极筹措和向上级争取各种补助资金,服务镇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保收入增长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一是千方百计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密切跟踪全镇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认真分析税收减收因素,加强税源监控,努力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主体税种管理。重点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重点工程、餐饮业等营业税管理;三要深化征管改革,努力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四要进一步规范稽查制度,不断增强稽查的威慑力,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以保民生、促稳定为重点,科学安排各项支出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职能之本,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增量调存量”方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民生。二是强化节支,在确保财政运转和工资性支出需求的前提下,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四)加强财政监管,完善财政运行机制 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二要完善财政基本建设监管机制,严把资金审查关,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化;三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大会计执法检查力度;四要继续大力推行财政政务公开,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财政监督制约制度。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